教育教学

- 校内新闻热线:9291819
6月30日至7月1日,浙江农林大学食健学院“藏花栀萃”暑期社会实践团,以“栀子花开富农家”为主题,深入淳安县下姜村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。
在浙江骄栀科技有限公司,实践团成员们第一次见识到了栀子果的“七十二变”。这个看似普通的金色果实,经过科技创新赋能,已经突破传统农产品的单一价值。从药用的清热解暑制剂,到食品领域的特色年糕;从日化行业的高端护肤品原料,到天然优质色素来源,科技的神奇力量让这个传统农产品实现了价值的几何级增长。
当地村民向团队成员讲述着产业发展的故事。2003年,科技特派员俞旭平的到来,为这片土地播下了产业升级的“火种”。如今,在骄栀科技有限公司的带动下,下姜村的栀子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。这家拥有三十余项自主专利的企业,不仅荣膺“品牌浙江十大优质企业”,更打造出“科技+农业”的示范样板。
在生产车间,张有做教授带领实践团成员完整参观了栀子果实“从田间到餐桌”的蜕变过程。从原料处理、压榨提取到精炼包装,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科技创新的力量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,每亩栀子种植可为农户带来4000-5000元的额外收益。这一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,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。
下姜村还以栀子为媒,成功打造了独具特色的“村花”IP。千亩栀子花海成为网红打卡地,栀子精油手工体验、栀子花茶品鉴等特色活动吸引着八方来客。科技与文化的双重赋能,让栀子从“农产品”变身“时尚品”,从“地方物产”跃升为“地域符号”。
通过此次调研,实践团队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。下姜村栀子产业从传统种植到全链开发的转型历程,生动诠释了“科技兴农”的深刻内涵。团队成员在走访中真切感受到,正是科技特派员的专业指导、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农户的勤劳智慧,共同造就了栀子产业的蓬勃发展。这种“产学研用”紧密结合的发展模式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宝贵经验。
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实践团队也将带着对乡村的深情与思考,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,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。
(食健学院 藏花栀萃暑期社会实践团)